【上接蠔友通訊第173期(1)】

五、3月20日參觀鍾柏生常務理事的貝殼收藏活動                 

活動組安排3月20日下午2參觀鍾柏生常務理事的台灣和世界小型貝殼收藏100多大盒(一大盒有40個貝殼),共有10位會員貝友參加,受到熱烈的招待。常務理事詳盡與貝友們分享他收藏貝殼的豐富經驗與收藏品。此外,貝友們亦參觀常務理事千金精緻的「十字繡」作品(下圖中),由夫人導覽。常務理事最得意的收藏品之一為柏生彈頭螺 (Amalda borshengi) (下圖上左)。他很高興地手持柏生彈頭螺標本其捐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新種柏生彈頭螺乾標本一件由館長李家維 (922 18)頒贈之感謝狀一同合影(下圖上中)台灣產深海新種榧螺科柏生彈頭螺藍子樵李彥錚先生於91年在Memoir (2:18-20)發表,此螺在台灣主要分佈於龜山島深海。 (攝影/賴浩然廖志飛)


六、人物特寫 粘詠恭 資深會員   (民國76925入會)     

我從小就在鹿港海邊長大,民國七十四年因工作的關係來到埔里。有許多埔里的朋友想到海邊玩,其中一名女性朋友提議要撿貝殼,我就帶一大夥友人到鹿港海邊玩,也撿了一些貝殼。仔細觀察我撿到的貝殼後,發現它的色彩既漂亮又多樣化,有些貝殼的長相也很奇特。從那時候起,我就經常拿貝殼起來觀賞、把玩,也開始蒐集一些不一樣的貝殼。

有一天,在報紙上看到雲林有間貝殼博物館,我很快地找到了博物館的所在地,前往參觀後,還認識了館長萬峰先生,直到當時才知道,原來世界上的貝殼有那麼多種,之後在萬峰先生的介紹下加入貝類學會。加入學會讓我認識了更多貝友,尤其是在認識已故的藍子樵先生以及黃卓黔小姐後,貝殼越買越多。在眾多貝類中,我對雙殼貝尤其情有獨鍾,我想這是因為小時候常到海邊抓竹蟶、文蛤、公代和牡蠣的關係,才使得我特別喜愛雙殼貝,不過,現在有很多貝殼都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消失蹤跡,令人感到可惜。

當我貝殼蒐集的越來越多時,太太突然抱怨,貝殼對我來說比她還重要,這讓我思考到似乎真是有點過度著迷,因此現在在採購貝殼時都會盡量節制,多利用採集的機會來收集貝殼,這樣一來也比較有紀念價值。除此之外,在收集貝殼一段時間後,我逐漸將蒐集的種類範圍縮小,以減輕金錢的付出,因為每一科都很難蒐集完整。
雖然蒐集貝殼有些花錢,但總比不良嗜好來的好些,當心情不好或是無聊時,藉著欣賞貝殼就能讓心情頓時放鬆!這都是因為,貝殼是大自然的藝術品。

▲小琉球海拍攝

▲在海邊和魚市場所發現
【下接蠔友通訊第173期(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